日本職業編劇揭秘動漫真人版作品爆增原因

2015-07-10 17:59:12

就連根據動畫改編的電視劇都出現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雖然這種改編風潮不是最近才剛剛興起的,但是想必大家都想瞭解一下業界專業人士對此有什麼看吧。現在,就讓我們來聽一聽日本的專業編劇們都是怎麼看待這種情況的。

「說真心話,我也想製作沒有原作參照的原創電視劇。但是,寫出來的原創故事不論自己覺得多有趣,也無法得到電視台那邊的認可。估計現在就只有三谷幸喜(代表作品有著名的《古畑任三郎》《奇蹟餐廳》《別叫我總理》)和野島伸司(《高校教師》《人間失格》《未成年》)這些泰斗級的編劇們寫出來的原創故事才能通過了。現在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為那些已經被電視局通過的漫改劇為改編劇本。」(電視劇編劇)

為什麼編劇們想寫原創故事,但現狀還是改編劇居多呢?就這個問題,記者詢問了製片人。

「電視劇也好電影也好,在企劃階段就要拿出劇情大綱(簡介)和劇本。如果是原創故事,就只能展示文字性的東西。因此,即使想讓電視局高層和贊助商通過閱讀劇本來讓企劃得到認可,也很難讓高層從全是文字的劇本中看出作品的趣味。於是為了能夠方便高層理解,索性就直接遞交已有繪畫或影像製品的漫畫或動畫。通過這種展示方式來建議說『將這部作品電視劇化』的話,企劃就能很順利地通過了。」(電視劇製作公司製片人)

由此看來,貌似是因為決策層缺乏想像力才導致了漫改劇風行的局面。並且,因為漫改劇的原作已經在市面上推出,所以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提供銷量等參考數據。

「在製作電視劇時,必須要估測這部劇的收視率會有多少。如果是根據漫畫或小說改編的,可以說『原作已售出多少萬部』,動畫改編劇則可以說『動畫收視率有百分之多少』。對於高層來說,這些數據是很有說服力的。兩相對比,再怎麼對故事有自信,什麼參照數據都拿不出來的原創劇本就很難被採用了。像三谷這種級別的編劇們寫出的原創作品因為有過去的成績支撐,所以企劃才能被通過,但如果是新人編劇的話,原創作品只能作廢。雖然我也覺得「不培養年輕人」的做法不對,但是也沒有辦法。」(同)

既然這種做法會影響對年輕人才的培養,那麼就應該對這種業界狀況進行改善吧。事實上,中園美保等編劇曾經在業內呼籲取消漫改劇的製作。但是,在說服電視劇高層和贊助商方面還是無計可施。

另外,在喜歡漫改劇的高層和贊助商中,不乏有對劇本提出奇怪改編要求的案例存在。

「如果直接把原作進行影像化的話,就不會出現激怒原作粉絲們的情況了。但是,電視局高層往往會說『如果要電視劇化,就需要在情節內容上進行一些修改』或是『為了提高收視率,在只有男性出場的作品裡必須加入女性角色』等等。結果,不光原作世界觀崩壞了,而且粉絲們熟悉的劇情也崩向了不可測的方向,令漫改劇變成了累覺不愛的雞肋作品。另外,贊助商的行業也會對原作的經典場面產生一定影響。例如,如果贊助商是汽車製造商的話,汽車追逐場景就會被剪掉,而喝酒場景也是不能出現的。」(同)

當然,太過於忠實原作就失去了影像化的意義,在原作上多少進行一些改編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在最近播出的漫改劇中,《地獄老師》(日本電視系)的舞台從小學變更到了高中,《信長協奏曲》(富士電視台系)中女主角的性格發生了大幅改變,這些都引發了原作粉絲的憤怒。

如果對原作進行的改動能讓觀眾覺得更加有趣,相信原作的粉絲們應該可以接受。但如果改編後反而變得索然無趣的話,就是個大問題了。既然要使用別人的作品當原作,那麼就該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一下敬意。同時,也希望有更多人可以認可沒有原作的原創劇本。



熱門推薦